当前位置: 首页 先秦 雄雉
  •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63-65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66
  •  译文
    雄雉在空中飞翔,舒展着五彩翅膀。
    我如此思念夫君,给自己带来忧伤。
    雄雉在空中飞翔,上下鸣唱声嘹亮。
    我那诚实的夫君,实让我心劳神伤。
    看日月迭来迭往,思念是那样悠长。
    道路相隔真遥远,何时才能回家乡?
    那些在位君子们,不知我夫德高尚。
    不贪荣名不贪利,为何让他遭祸殃!

    注释
    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雉(zhì):野鸡,雄者有冠,长尾,身有文采,善斗。一说雉为耿介之鸟,交有时,别有伦。
    于:往。一说语助词。
    泄(yì)泄:鼓翅飞翔的样子。朱熹《诗集传》:“泄泄,飞之缓也。”
    怀:因思念而忧伤。
    自诒:自己给自己。诒(yí):通”贻“,遗留。伊:此,这。阻:忧愁,苦恼。一说阻隔。
    下上其音:叫声随飞翔而忽上忽下。
    展:诚,确实。
    劳我心:即”我心劳“,因挂怀而操心、忧愁。劳,忧。
    瞻:远看,望。
    悠悠:绵绵不断。
    云:与下句的“云”同为语气助词。
    曷(hé):何。此处指何时。
    百尔君子:你们这些君子。百,凡是,所有。尔,你们。君子,在位,有官职的大夫。
    德行:品德和行为。
    忮(zhì):忌恨,害也。一说”贪求“。求:贪求。
    何用:何以,为何。不臧(zāng):不善,不好。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63-65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66
  •   此诗前二章都是以雄雉起兴。“兴”就是见景生情:看到漂亮的雄野鸡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欢快自得地鸣叫,这个独守空房的女人心中很不是滋味。雄雉就在眼前,能见到它舒畅地拍翅膀,能听到它咯咯的叫声。而丈夫久役,既不能见其人,也不能闻其声。先是怀想,后是劳心,思妇的感情层层迭起。此二章只举雄雉,不言双飞,正道出离别,引出下文“怀”“劳”的情绪,写雄雉,又是从“飞”这一动态去描写它的神情(“泄泄其羽”)和声音(“下上其音”),突出其反复不止,意在喻丈夫久役不息,思妇怀想不已。

      第三章以日月的迭来迭往,来兴丈夫久役不归。同时,以日月久长来拟自己的悠悠思绪。而关河阻隔,怅问丈夫归来何期,亦可见思妇怀念之切。此章中的“瞻”字涵盖思妇所见。思妇与所见的日月构成意象空间,虚拟出一幅思妇正在伫立遥望的情景,加以前文所见雄雉的点染,便传递出强烈的画面感。“道之云远”把思妇的视线指向其久役的丈夫,它与第一章“自诒伊阻”相承为义,分别从空间的距离(“远”)和空间的间断(“阻”)来说的。“曷云能来”,是对思妇“悠悠我思”的现实回答,也是思妇瞻望的必然结果。道远路阻,丈夫无法回来,这也深深透露出对当时现实的无奈。

      第四章语气一转,忧其丈夫仕于乱世,希望他善能周全,可见其深思至爱之意。传说雉是耿介之鸟,就其品性可比君子,《王风·兔爰》“雉离于罗”,即比君子遭罪。此章“不知德行”从反面伸足此义,就其品性来讽劝君子。

      全诗前三章的意思可以归纳为一个词:思念。女主人公思念远在天边从役的丈夫,自己内心沮丧,不能排解。每天看着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女人心中的思念也如这日月一样悠长。最后一章的意思可以归纳为一个词:批判。女主人公指责那些贵族君子们,是他们的贪欲造成了夫妻分离的悲剧。前三章的思念是为后一章的批评蓄势;而末章对在位君子的批判,突破个人私情,使诗歌的境界提升了一个高度。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63-65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66
  •   关于此诗的背景,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为妇人思念远役的丈夫而作,也有人认为是为思念友人而作。《毛诗序》说:“《雄雉》,刺卫宣公也。淫乱不恤国事,军旅数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旷,国人患之,而作是诗。”方玉润认为是朋友互勉的诗。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63-65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66
先秦的其他诗人
  • 屈原 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查看屈原诗文
  • 列御寇 列御寇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查看列御寇诗文
  • 荀子 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查看荀子诗文
  • 宋玉 宋玉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 楚国辞赋作家。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查看宋玉诗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