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代 咏煤炭
  •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参考资料: 1、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16-317 2、高濯缨.明诗三百首.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4:68-69
  • 译文
    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煤炭是乌金。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
    融融燃起之炬火,犹如浩浩之春风。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灰沉之夜空。
    钟鼎彝器之制作,全靠原力之生成。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
    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饱又穿暖。不辞辛劳与艰苦,走出荒僻之山林。

    注释
    混沌(dùn):古代指世界未开辟前的原始状态。这里指未开发的煤矿。乌金:指煤炭,因黑而有光泽,故名。
    阳和:原指阳光和暖。这里借指煤炭蓄藏的热力。意最深:有深层的情意。
    爝(jué)火:小火,火把。浩浩:广大无际貌。
    烘炉:大火炉。
    鼎彝(yí):原是古代的饮食用具,后专指帝王宗庙祭器,引申为国家、朝廷。这里兼含两义。鼎,炊具;彝,酒器。元:通“原”,本来。赖:依靠。生成力:煤炭燃烧生成的力量。
    “铁石”句:意谓当铁石被消融而化为煤炭的时候,它仍有为人造福之本心。古人误认为煤炭是铁石久埋地下变成的。
    苍生:老百姓。

    参考资料: 1、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16-317 2、高濯缨.明诗三百首.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4:68-69
  •   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于写物中结合着咏怀。

      第一句:咏煤炭点题。

      第二句:正面抒怀,说这里蕴藏着治国安民的阳和布泽之气。“意最深”,特别突出此重点的深意。“春浩浩”承接“阳和”,“照破夜沉沉 ”,对照着写,显示除旧布新的力量。古人称庙堂宰相为鼎鼐,这里说宰相的作为,有赖于其人具有生成万物的能力,仍从煤炭的作用方面比喻。

      第三句:“铁石”句表示坚贞不变的决心,也正是于谦人格的写照。

      第四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从煤炭进一步生发,即杜甫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扩大之。末句绾结到自己出山济世,一切艰辛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即托物言志。

      综上:

      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参考资料: 1、于谦研究会编:《于谦集》《于谦研究资料长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
  •   这首《咏煤炭》诗是明朝名臣于谦托物抒怀言志之作。现代有学者认为此诗是作者踏上仕途之始创作的。

    参考资料: 1、刘光前.甘于奉献的心声——于谦《咏煤炭》品读[J].写作,1999(03).
明代的其他诗人
  • 施绍莘 施绍莘施绍莘(1581~约1640) 明代词人、散曲家,字子野,号峰泖浪仙,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他有俊才,怀大志,因屡试不第,于是放浪声色。建园林,置丝竹,每当春秋佳日,与名士隐流遨游于九峰、三泖、西湖、太湖间。他兴趣广泛,除经术、古今文外,还旁通星纬舆地、二氏九流之书。善音律,一生所作以散曲及词著名,有《花影集》传世。另外,其词作多哀苦之音,既寄寓着作者命运多蹇的身世悲凉,又是明王朝灭亡前夕人们查看施绍莘诗文
  • 沈周 沈周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查看沈周诗文
  • 俞彦 俞彦[明](约公元一六一五年前后在世)字仲茅,上元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前后在世。万历二十九年(公元一六0一年)进士。历官光禄寺少卿。彦长于词,尤工小令,以淡雅见称。词集今失传,仅见于各种选本中。查看俞彦诗文
  • 文征明 文征明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查看文征明诗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