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一到冬天会变白的动物
有些动物为了生存,会进化出与环境相似的保护色,来隐蔽自己。有些动物甚至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色,众所周知的就是变色龙。不过,不仅变色龙会变色,有些动物为了避免冬天被捕食,一到冬天体色就会变白,比如岩雷鸟、北极狐、白靴兔、鼬鼠。
岩雷鸟
松鸡科雷鸟属动物,共有25个亚种。雄鸟体长为38厘米,体重380克;雌鸟体长36厘米,体重450克。嘴较平而弱,爪的前端带有黑色。它的羽色与柳雷鸟很相近,只是夏季的羽色比柳雷鸟浅淡一些,呈皮黄灰色;冬季时,雌、雄鸟均为白色,但尾部呈黑色。从嘴角到眼睛后面有一条宽的黑纹。眼睛内的虹膜褐色;嘴、爪都是黑色。
栖息地类型除了北极冻原带、冻原灌丛森林、多岩石的草甸地带以外,还栖息在高山针叶林、高山和亚高山草甸等高山地带。除了繁殖期外大多成群活动,大多为3-5只的小群,冬季有时甚至可达100只以上。
主要多在地面上活动,冬季晚上则栖息于雪穴之中。食物主要是桦树、柳树,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枝、芽包、嫩叶、花、浆果、种子和果实等。主要分布于北极苔原冻土带和高山的树线以上。
北极狐
体长50-60厘米,尾长20-25厘米,体重2.5-4千克。颜面窄,嘴尖,耳圆,尾毛蓬松,尖端白色。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仅鼻尖为黑色;夏季体毛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具有很密的绒毛和较少的针毛,可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足底毛特别厚。
单独或结群活动。食物主要为旅鼠,也吃鱼、鸟、鸟蛋、贝类、北极兔和浆果等。为珍贵毛皮兽,已人工繁殖,称蓝狐、白狐等,突变品种如影狐、北极珍珠狐、北极蓝宝石狐、北极白金狐和白色北极狐等,统称为彩色北极狐。
北极狐分布于北极地区,活动于整个北极范围,其中包括:俄罗斯,加拿大,阿拉斯加,格陵兰和斯瓦尔巴群岛的外缘,以及亚北极和高山地区,如冰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大陆。
白靴兔
是哺乳纲、兔科、兔属的动物。雄性体型略小于雌性。耳朵比其他野兔较短。毛在夏天时是锈褐色的,到了冬天时就会转变为白色。脸和腿肉桂棕色。耳朵呈棕褐色,边上有黑色的绒毛。
在冬季,除了黑色的眼皮和耳朵上变黑的尖端外,皮毛几乎都转变为白色。脚底有密集的毛发,后脚上有硬毛,从而形成“白靴”。它们的脚可以阻止自己在行走时或跳跃时沉入雪中,而脚底下也有毛可以保温。
夏天吃植物,如草、蕨类及叶子。到了冬天,它们会吃树枝、树皮及芽等,也会像北极兔一样从陷阱中偷取肉来吃。它们也会吃动物的尸体,与及在缺乏植物蛋白质等情况下吃大家鼠等啮齿目动物。白靴兔主要是夜间活动的动物,并且不会冬眠。
鼬鼠
常年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最小的食肉动物是鼬鼠,或称之为貂。在北极生态系统中,或者说在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系列中,旅鼠和鼬鼠是相互对应的。夜行性,不冬眠。以鼠,鸟,蛙和昆虫等为食。每年春天,在大批候鸟来到北极之前,旅鼠下的第一窝幼仔便为鼬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口粮,也为鼬鼠繁殖后代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隶属于食肉目鼬科,体长14-21厘米,尾长3-7厘米,体重35-130克。夏季背部体毛为棕色,腹部为白色,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仅尾尖为棕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