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琰
文天祥
曾允元
韦孟
陈羽
王旭
黄公绍
李邺
郭茂倩
秦湛
洪秀全
秦嘉
蜀妓
陈子龙
蒋贻恭
李昂
顾敻
侯文曜
陈文述
贾谊
朱超
钱枚
舒頔
高鼎
顾贞观
陈陶
高安道
沈自晋
张曙
刘彻
苏武
元好问
完颜璟
汪懋麟
钟嗣成
刘元卿
许浑
屈原
蔡文姬
唐寅
赵秉文
阎选
蔡确
王逸
尹鹗
宗臣
柳恽
翁宏
列御寇
韦安石
王偃
吴信辰
徐干
王翱
刘安
刘克庄
王粲
曹植
谢惠连
庾肩吾
施绍莘
钟离权
李璟
陈亮
宋琬
萧纲
崔道融
刘向
项羽
韩非
道潜
李攀龙
萧衍
陈维崧
程颢
刘恒
王翰
于武陵
卢思道
宣宗宫人
罗绍威
班固
宁戚
牛希济
朱庆馀
黄庚
鹿虔扆
皇甫松
张翰
刘邦
王褒
景元启
东方朔
李延年
荀子
徐淑
毛奇龄
项鸿祚
冯云山
崔护
-
这首诗评论了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歌》描绘了开阔壮美而又和平安定的草原风光,有豪放刚健、粗犷雄浑的格调。元好问重视民歌,前两句他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推举它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
后两句点出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敕勒本是北方一个游牧民族名称,居住地方在敕勒川(今山西北),元好问认为,看《敕勒歌》的产生和风格,是中原的慷慨豪迈的气魄传给了阴山下少数民族的艺术作品。《敕勒歌》表现了我国境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元好问的其他诗文
金朝的其他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