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后宫制度是怎么样的
为了规范封建社会皇帝配偶的地位,各朝各代都设立了后妃制度。爱情故事从来都不缺听众,深宫六院里的传说向来也不差说者。帝王与后妃的恩爱纠葛那更是至今都能吸引人们的视线。但你可知,伴随封建社会的出现和巩固,帝王与后妃的故事早就被制度约束,少了许多郎情妾意?
一、封建时代之前的后妃制度
虽说直到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皇帝”才登上历史舞台。但早在我们尚且无法断定的时代,君主就已经带领华夏先民开始了同自然的艰苦抗争。也正是在这时,他们的伴侣“后妃”在历史中留下了足迹。
传说在五帝时代,古人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后妃制度。《史记》记载,黄帝娶了西陵之女嫘祖为“正妃”,二人孕育二子。《太平御览》则记载,黄帝共有四妃,“元妃”为嫘祖,“次妃”分别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通过考察整理,得出尧和黄帝一样有一正妃加三次妃的结论。而舜不告而取,只有三妃。后来夏人或许正是在舜三妃的基础上再加九妃,形成了十二妃制度。
灭夏之后,商人在十二妃之上再加二十七妃,形成三十九妃制度。武王伐纣之后,周人在三十九妃之上再加八十一妃,另加一位正妃,形成一百二十一人的后妃规模。
相比于传说时的三妃、四妃,即便正妃独有头衔,其余的一百二十人也不是一个小规模。于是周人想出了一套较为详细的后妃制度:《礼记·曲礼》载“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
《礼记》和《周礼》之中还有其他相关记载。诸如“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夫人、嫔、世妇等有何职责,以及需要遵守哪些规定。所以见于先秦已有对后妃的记载,尤其是周代对天子后妃已有种种规定,学界普遍认为封建时代的后妃制度起源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借鉴了周代制度。
二、秦代对后妃的管理
前人已经留下了制度,开创了新纪元的秦始皇又会对宫中美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他采取的措施其实也不过是对先前秦国的后妃制度进行小幅度改动。
《七国考·秦职官》记载,秦国自秦惠王时期就形成了一套后妃制度。后宫在王后之下分别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和少使。待秦始皇称帝,大秦的后妃制度只是将“王后”自然更改为“皇后”,尊帝母为“皇太后”、祖母为“太皇太后”,其余皆不变。
因为大秦国祚仅有十五年。在国家统一这件大事面前后妃又不过是点缀盛世的繁花。所以秦代后妃制度的更多细节,以及一些作用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的是,统一了东方六国的秦始皇将六国宫中的女子大量纳入自己的后宫。他的后宫中除了皇后只有一位,其余的夫人、美人等皆有一大堆。
三、汉代对后妃的规范
到了汉代,“汉承秦制”同样出现在后妃制度方面。且因为国力的有限和思想的宽松,汉初不仅后妃不多,制度也并不严格。直到汉武帝时期,汉代的后妃制度才有了为后世做模板的模样。
在以往的后妃制度基础上,汉武帝新增了婕妤、姪娥、傛华和充依四级称号。别看武帝只是增加了四级。再结合原有的八级,武帝将自己的后宫扩充到了千人以上。且伴随后妃制度的发展,服务于后妃的宦官也被纳入制度化管理之中,即宫官制度建立。
汉元帝时,后妃制度又增加“昭仪”一级。于是在皇后之下,后宫中有了十四级位份:昭仪、婕妤、姪娥、傛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和无涓(或为共和、娱灵、保林、良使)。直至王莽篡汉,西汉后宫的规模都是有增无减。
其实按道理,西汉的后宫制度逐步完善,后妃们受到的约束也应该越强,宫官制度也应该更全面。后妃们作为皇室的“生育工具”的身份和宦官们作为后妃服务者的身份也应该更僵化。但现实是,在越来越完善的后妃宫官制度之下,西汉的外戚和宦官干政反而越来越严重。
而自从秦汉开了广纳后妃和建立后妃制度的头,后世封建帝王十有八九都学得有模有样。后妃宫官制度带来的弊病,譬如压低女性社会地位,增大后宫开支,催生外戚干政等也在后世频繁上演。纵使宫闱中传出过催人泪下的《长恨歌》,后妃制度的残酷与落后也早已扼杀了无数爱情,乃至生命。
-
上一篇:黄山没有寺庙道观的原因
-
下一篇:黄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