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文化

擂茶有什么功效

编辑:fsxoyo发布时间:2023-06-03 01:48

擂茶只当作一般饮品。若当药用,如祛风寒、消暑气、清火解毒之用,可添加如细叶金钱、艾叶、小叶客食碗(马蹄金)、班笋菜(荠菜)、黄花、薄荷等,同茶叶一起擂烂。各种配料,易熟品,切碎后,放入钵内由开水冲熟;难熟的,放入锅内煮熟,同开水一起冲入钵内。擂茶的功效为解热消暑、散寒健脾、护肝理气、促进消化、缓解疲劳,可润肺解渴,补充身体所需膳食纤维,有调理肠胃、缓解多痰、滋润嗓子、提神消食的作用。

擂茶的功效是可以防风祛寒,清肝明目,润肺健胃等。因为擂茶是茶叶和一些食材进行混合加工,所以功效具有多样化。平时通过饮用擂茶可以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特别是吃饭之后少量喝擂茶可以祛除食物中的油腻感,使食物在体内很好的消化,有利于预防和治疗便秘。擂茶在临床中可以辅助治疗慢性疾病,特别是消化道疾病,像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甚至对呼吸道疾病,像感冒、慢性支气管炎都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擂茶,是一种古老的饮茶方式的遗留。相传它起源于古时候中原人将青草药擂烂冲服的“药饮”。

“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最早,人们把“茶”当作治病的药物。

后来发现它还有解渴、消食、提神等保健功效,就保留并发展了药食同源的“擂茶”。

现代各地的擂茶,是对汉魏粥茶、唐宋煎茶等古代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据史料记载,秦、汉、三国时期,人们已盛行将茶鲜叶或捣碎的干茶饼,加以葱、姜、橘子等调味品与谷物一齐“调煮”成茶羹或茶粥来食用。

唐代,茶道大兴,推动了擂钵及各种碾茶具的发展。唐宋人饮茶,也是要先把绿茶研成细末,再投入盐、姜、薄荷、橘皮等物,经过三滚的烹茶过程后才饮用的。

当时中国南北方的瓷窑,均有生产擂钵,并远播亚洲各国,至今日本茶道也仍在使用擂钵作擂茶工具。随着汉人的南迁,中原人携带着这种“盐茶”习俗来到了南方,并把制陶工艺也带来了。今福建宁化、将乐等地曾发现多处自唐宋以来一直延续烧造擂钵的古窑址。

另有学者称,宋室南渡时,也把擂茶带到了杭州。在宋人的笔记中,常可见到有关擂茶的记载。

如: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纪胜·茶坊》中说杭州的茶坊与旧京(汴梁)一样“冬天兼卖擂茶,或卖盐豉汤”;南宋吴自牧也在《梦梁录·茶肆》一书中说到当时的茶肆“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

擂茶,这一古朴习俗,在枫溪、夏坊两地代代相传,并融入到了礼仪文化之中。通过“食擂茶”这种方式,招待客人、联络感情,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礼仪需求。这也是它延续了千年而不灭的原因之一。

评论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