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楼的建筑特点介绍
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客家土楼中,圆楼、方楼、宫殿式土楼、五凤式土楼、府第式土楼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结构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除五风楼是中原汉族府第式建筑形式的直接传承外,圆、方土楼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但其祖祠建于全楼中心,仍保持中原汉族礼制传统中孝悌尊卑观念的核心。
五凤楼:府第式民居,是客家人传承中原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福建客家的五凤楼一般为九脊歇山顶,屋脊两端飞翘,有如“五凤翘翼者也",故名。五凤楼由“三堂两落”组合而成,呈前低后高、层次分明的建筑格局。
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客家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部流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
五凤楼式土楼有独立成幢的民居,有包围在方、圆围楼之中的祖祠。其主要特征是数量不同的、占据中轴的堂屋和分立两侧的横屋组成,立面前低后高。最高的上堂设祖祠。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客家的围龙屋、堂横屋的屋顶,一般为悬顶平脊。福佬民系的民居和祖祠亦有屋脊两端飞翘的习俗,唯客家喜用平脊。
方楼:方楼是以祖祠为中心,四周夯土墙按正方形嗣合的通廊式土楼。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
方楼与圆楼像一对孪生兄弟,除外形有别之外,其分布范围、建筑方式和结构功能几乎完全一样,只是方楼的数量比圆楼更多,且历史更为悠久,据说是先有方楼后有圆楼。
可见方楼是中原方形民居的直接传承,而圆楼与福建当地的圆形围寨、围堡及沿海的抗风要求有关,产生的自然和文化背景比较复杂。
方楼有单体方楼和复合方楼。单体方楼比较小型和简单,四坡式的瓦屋顶等高,巍然自立。复合方楼比较大型和复杂,一般在三至五层高的方形主楼前,用矮墙或附属建筑(住房或学校)围成前院。
较大型的方楼屋顶高低错落,前底后高,作九脊组合。闽西客家方楼俗称“四角楼”,但其四角不带碉楼,与赣南、粤北和粤东四角带碉楼的“四角楼”客家围有别。
圆楼:又称圆寨,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寨是堡垒,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
-
上一篇:客家土楼的分布地区
-
下一篇:客家土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