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广岛原子弹事件
广岛原子弹事件,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的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
1945年夏,日本败局已定,但日本在冲绳等地的疯狂抵抗导致了大量盟军官兵伤亡。当时美军已经制订了在九州和关东地区登陆的"冠冕"行动和"奥林匹克"行动计划,出于对盟军官兵生命的保护,尽快迫使日本投降,并以此抑制苏联,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军方高层人员决定在日本投掷原子弹以加速战争进程。
美军选定日本东京、京都、广岛、长崎、小仓、新潟等城市作为投掷原子弹的备选目标。1945年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华民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6日和9日,美军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造成大量平民和军人伤亡。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事件后果
原子弹爆炸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6千多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20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冲击波形成的狂风,又把所有的建筑物摧毁殆尽。处在爆心极点影响下的人和物,像原子分离那样分崩离析。离中心远一点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霎那间被烧毁的男人和女人及儿童的残骸。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虽侥幸还活着,但不是被严重烧伤,就是双目被烧成两个窟窿。在16公里以外的地方,人们仍然可以感到闷热的气流。
但是,广岛的事件并未使日本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最后通牒,即无条件投降。他们竭力掩盖广岛事实真相,对外宣称是有一枚陨石陨落在广岛市。并认为美军只有一颗原子弹,还把希望寄托在苏联的调停上。
但1945年,日本从苏联领导人那里得到的回答是:日本仍在继续着战争,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因此,日本政府请求苏联调停的建议已失去一切根据。苏联政府遵守对国联的义务,接受国联的要求,宣布从8月9日起对日宣战。就在苏联出兵这天的上午11时30分,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长崎全城27万人,当日便死去6万余人,从而加速了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的甲板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投降文件上签字。签字的时间是9点过4分。接着,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签字。他代表美国、中国、英国和苏联及与日本作战的其他国家接受了日本的投降。
第三颗原子弹?
两颗原子弹轰炸后,日本极度担心第三颗原子弹投放。长崎受袭后,日本方面已经得知新泻将成为下一座目标城市。8月11日,新泻县对新泻市市民发出“原爆疏散”的命令,大多数市民逃往城外,整个新泻成为一座空城。
但是8月14日,即日本投降前一天,执行原子弹投放任务的第509大队飞机在日本投下了7枚外形、重量与原子弹相似的“南瓜”炸弹,飞行路线是先经过京都市上空,然后在爱知县境内投弹,目标是名古屋兵工厂。所以一些日本历史学家推测第三颗原子弹的目标很可能是京都。
但实际上“南瓜”是训练用炸弹,与原子弹轰炸目标无关。第509大队的飞行员在7月20日起就开始对日本城市投掷“南瓜”,以获得足够的经验。
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原子弹实战也就宣告结束,满目疮痍的广岛、不幸被轰炸的长崎成为日本永恒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