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0日:蔡尚思逝世
蔡尚思,号中睿,1905年11月10日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浔中镇诗敦村。他的老师有梁启超、蔡元培、陈垣等。是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
历任上海大夏大学讲师,复旦大学、沪江大学、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和武昌华中大学、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沪江大学副校长、代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副校长、顾问。2008年5月20日凌晨2:40蔡尚思教授在华东医院去世,享年104岁。
人物经历
蔡尚思教授出身于泉州德化的普通农家。少时曾从事农牧劳动。1913年入塾启蒙,后入德化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1921~1925年入福建省立第十二中学(今永春一中),1925~1928年在北京自由听讲,并相继考入孔教大学国学研究科和北京大学国家研究所。
1930年代曾入住南京国家图书馆,遍读历代文集。这对他后来一生的成就助益极深。他认为,大图书馆是“太上研究所”。
蔡尚思教授青年时期在北京自由听讲和就学于孔教大学、北京大学期间,曾受业于陈垣、朱希祖、陈大齐、梅光羲、李翊灼、江瀚、陈焕章和王国维、梁启超等学术界名流。
到大学任教后,曾向太虚、蒋维乔问佛学,向章太炎问国学,向李石岑问哲学,向柳诒征问文化史,向吕思勉问通史。欧阳予倩、顾颉刚、刘掞藜、陈中凡、嵇文甫、张栗原、范文澜、齐思和、夏康农、黄云眉等给蔡的治学以很大鼓励。
其中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陈垣、梅光羲、柳诒征、欧阳予倩、顾颉刚、陈中凡、嵇文甫、范文澜、齐思和等为教益最大最深的恩师益友。
蔡尚思成长甚早,20余岁即跨入大学任教。1929~1934年先后任上海大夏大学、复旦大学和武昌华中大学讲师、教授。1935~1942年,同时任沪江、复旦、东吴等大学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1946~1949年,任沪江大学教授。1949年起,并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特约编辑。
1949年上海解放后到1952年,任沪江大学副校长、代校长、教授。1952年,回复旦大学任历史系主任、教授,中共复旦大学党委委员,校务委员会委员,研究生领导小组副组长。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任复旦大学副校长、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生部副主任、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室主任等。
他在各大学教授的主要课程有中国学术大纲、中国历代文选、中国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哲学史、儒家哲学、墨子研究、中国经学概论、中国通史、中国政治史、中国社会史、中国教育史,等等。其教学时间最长的是中国思想史、中国通史、中国历代文选三门课程。
学术贡献
蔡尚思在各种学术团体活动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1935年即加入中苏文化协会;1937年,出席中国哲学会第三届年会。
1945年,与郭沫若、茅盾、马叙伦、马寅初、陶行知、胡绳、杜国庠、翦伯赞、许涤新、叶圣陶、周建人、郑振铎等24位学术界前辈、名流发起组织全国学术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
1946年,与张志让、沈体兰、周予同等4人发起组织上海大教联及文化研究所,任干事与常委,配合解放战争从事政治活动。
1940年代末被选为中国社会学会成员。
1950年,与冯定、刘佛年、郑易里、姜椿芳、胡曲园等20余人发起组织中国新哲学研究会上海分会,与顾颉刚、李平心、周谷城、周予同、吴泽等14人发起组织中国新史学研究会上海分会,后来成立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均任理事。任上海市史学会副会长,全国宗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会理事,孙中山研究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等顾问。
-
上一篇:1991年1月9日:徐中舒逝世
-
下一篇:靖难之役后明朝宗室待遇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