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清历史

大明最后的精锐关宁铁骑:曾让满清八旗闻风丧胆,最后随吴三桂降清而没落

编辑:fsxoyo发布时间:2023-06-02 20:58

搜狗截图22年09月25日1958_3.jpg

关宁铁骑是明末为克制后金骑兵而组建的一支铁甲骑兵。其主要由辽东难民组成,辅之以关内调拨的援兵与少数民族士兵。相对严格的训练,加上丰厚的军饷与土地,其战斗力远远超过一般的明军与民军,在优秀统帅指挥之下也有与清军正面交锋的实力。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

明朝,作为一个从建立开始就没有停止过战争的王朝,诞生了太多战功卓著的军队和统帅,这些军队因明朝而生,大多也随着明朝灭亡而消逝在历史当中,但明朝有这么一支军队,先是为明朝而战,之后拥兵自重成为军阀,最后甚至“叛国投敌”助清兵入关,这支军队便是组建于辽东的关宁铁骑。

公元1616年,女真人努尔哈赤完成了对分散在东北各地的女真部落的统一,建立大金国,以表明自己承袭自完颜氏的金朝,并于三年后对明朝发布了“七大恨”的讨明檄文,正式与明朝决裂。从这个时候开始,后金对明朝边境的袭扰越来越频繁。相比于主要是步兵的明军,后金的部队大多由弓马娴熟的骑兵构成,骁勇善战的同时具有极强的机动性。在几次与后金军平原上作战失利后,明军开始转为守势。以大军筑城坚守,这样的作战方式虽然迟滞了后金的进攻步伐,却需要国库拨发大量的银钱来筑城以及充作军饷,同时又无法阻止后金对辽东地区的步步蚕食。

公元1622年3月,时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尉的王在晋,在勘探了辽东的防务之后,向明熹宗朱由校呈报,主张放弃辽东和辽西,以长城为边境,全军退守山海关,只用水师不断的骚扰后金腹地。这样一来,大明虽然失去了一块可有可无的土地,却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国家对军队的投入,极大地缓解明朝日渐亏空的国库压力。

王在晋的提议在现在看来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当时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王在晋被指责怯懦畏敌后,遭到罢免调任南京,改由孙承宗督师辽东防务。孙承宗虽有心夺回辽东的控制权,但明朝的官军在野战中实在打不过后金,孙承宗只能一边继续在山海关外向东修筑堡垒要塞,一边思考如何建立一支可以在野战中打败后金的新军。

王在晋被调任后,主动请缨驻守辽东的袁崇焕就成了辽东前线的最高长官,和孙承宗一样,袁崇焕也希望可以组建一支新军与后金军作战。在观察了辽东各地的民众后,袁崇焕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兵源。在当时的辽东地区,除了有汉人居住外,还有许多逃难至此的辽民,这些人虽然不喜欢明朝,但更讨厌在他们的土地上肆意掳掠的后金军。

袁崇焕给朝廷上书,表示既然要固守辽东,那么在军队的构成方面就要不拘一格,即大胆的征召辽东当地的部族为军,利用辽东人固有的彪悍,以及想要守护家园和妻儿的想法,实现“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的构想。袁崇焕的想法很冒险,但还是得到了皇帝朱由校和朝廷大员孙承宗的认可,袁崇焕立刻开始在辽东招募新兵,并将他们尽可能多的训练成骑兵,之后将其编入关宁军,准备与后金的八旗骑兵抗衡作战。因为驻守在山海关宁远一带,这支军队又被称为关宁铁骑。就在关宁铁骑组建没多久,一场严酷的考验就到来了。

公元1627年5月,刚刚接手后金大权的皇太极,以为父报仇的名义,率大军围困锦州,攻城诱降的同时分兵攻打宁远,企图一举攻破明军防线。后金围困锦州的消息传回北京,京师震动,立刻命令坐镇宁远的袁崇焕驰援,但袁崇焕非常清楚,皇太极围困锦州的目的就是要他出兵援救,这样一来,皇太极就可以发挥八旗骑兵的优势,在野战中将明军击溃。

同时,袁崇焕也清楚锦州城的实力,料定皇太极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将其拿下,所以只派了祖大寿和满桂带一万军前去救援,在仅仅与后金护卫粮草的偏师交战一番后,就撤回了宁远城。这样一来,既完成了朝廷的命令,还鼓舞了锦州城的士气。很快,事情的发展就和袁崇焕想的一样,皇太极对锦州的攻势陷入了攻城不下劝降不成的困局。为免夜长梦多,皇太极一边继续围困锦州,一边调集军力对宁远发起猛烈攻势,只要能攻下一座城,他就有了和明朝谈判的筹码。

5月28日,集结完毕的八旗骑兵随着皇太极的一声令下冲向宁远城,城头上的大炮随即开火,隆隆的炮火声伴随着的是一排又一排八旗兵的倒下,但剩下的八旗兵依旧悍不畏死的向前冲锋。作为统帅,皇太极专门研究过明军的守城方法,只要八旗兵可以冲过平原地带进入火炮的射击死角,就有希望攻上城头。就在八旗兵付出一定代价快要冲到城下时,一向只敢据城坚守的明军居然打开了城门,一支手持三眼火铳的骑兵从硝烟后杀出,在距离八旗兵百八十米的距离上开火射击。

密集的铅弹瞬间便打乱了八旗兵的冲锋,不等八旗兵反映过来,明军已经冲到近前,将火铳调过来当做榔头砸向八旗兵。这支突然出现的骑兵,便是关宁铁骑,他们阻挡住了八旗兵的前军,使他们无法靠近城墙,而城楼上的火炮则不断地轰击皇太极的中军和后军,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中午,八旗兵依旧无法击退明军冲进城门。随着八旗兵的死伤越来越多,以及主将的大帐被火炮摧毁,皇太极只好下令撤退。

5月29日,攻伐宁远不成的皇太极,率军退向锦州展开攻击,却在明军西洋火炮的猛烈攻击下伤亡千人后撤围。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军中的伤病越来越多,皇太极只好下令撤军返回沈阳。宁锦之战,关宁铁骑一战成名,自从有了这支劲旅守备宁远,八旗兵再也没敢进犯。但皇太极攻伐大明的想法却一刻都没有停止,崇祯二年秋,恢复了一定实力的皇太极决议再次攻伐大明,这一次,皇太极选择绕道蒙古草原,避开了关宁铁骑,于10月26日突破喜峰口的守备入塞。

面对突如其来的八旗兵,刚刚因为拖欠军饷闹过兵变的明军在八旗兵的冲击下瞬间崩溃,到30日,八旗兵已经完成了对北京城最后一道门户遵化的包围。接到八旗兵攻打北京的消息后,袁崇焕大为惊慌,如果真的让皇太极拿下北京,那么宋朝的靖康耻就要在明朝再次上演。危机关头,袁崇焕再次想起了手上的关宁铁骑,立刻命令据北京最近的山海关守将赵率教带领四千轻骑兵先行出发,自己统帅九千铁骑随后跟进。

让袁崇焕没想到的是,在赵率教的军队抵达之前,遵化已经被八旗兵攻陷,赵率教的军队在城外被伏击,全军覆没。赵率教身死殉国的消息很快被袁崇焕得知,为了保卫京师,袁崇焕下令全军继续前进,赶往熹蓟州阻拦八旗军。当袁崇焕感到蓟州时才得知,皇太极已经率部去往通州,好不容易赶到通州又接到消息,八旗兵已经离开通州前往京城。

就这样,袁崇焕又率领关宁铁骑追着八旗军来到京城,此时的关宁铁骑已经是人困马乏,出发时的九千兵马也因为掉队只剩下五千。而这恰恰就是皇太极想要的结果,将袁崇焕的军队拖到疲惫不堪后,在京城下将其歼灭。袁崇焕自然知道皇太极的想法,但他没有办法,为了搏一线生机,袁崇焕没有选择坚守,而是趁着八旗兵在广渠门外集结调度时,亲自率领关宁铁骑发起冲锋。

对于袁崇焕的攻击,八旗兵虽感到惊讶,却很快冲上去迎战,然迟迟无法将其击溃。随着越来越多的八旗兵向中军杀来,袁崇焕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在战斗中差点被一刀砍倒。危急之时,八旗兵因为所有的军力都杀向中军,侧翼开始变得空虚,在南边奋勇作战的祖大寿抓住机会,联合及时赶到的四千铁骑杀到八旗兵后方。突然之间腹背受敌的八旗兵立刻出现慌乱,在关宁铁骑和城头火炮的共同打击下溃败。

广渠门一战后,袁崇焕解救了京师的困局,却遭到崇祯帝的怀疑被投进监牢,并于崇祯三年八月被凌迟处死。袁崇焕死后,关宁铁骑落到了祖大寿的手中,继续驻防山海关。对于这支劲旅,皇太极是又爱又恨,总是希望可以将其收入自己麾下。公元1631年农历七月,皇太极趁祖大寿率军在大凌河修筑城墙之际,以重兵将其包围,祖大寿率关宁军仓促应敌,无法突围。当时的大凌河城因为还没有修筑完成,所以只有几天的粮草预备,皇太极在围困祖大寿第十天后,便开始写信对其进行劝降。

对于皇太极的劝降,最初祖大寿一概不予理睬,继续坚守待援,但随着孙承宗连续多次的援救失败,以及城内粮食马匹的消耗殆净,祖大寿无奈之下只好在十月开城献降。投降之后的祖大寿受到皇太极很高的礼遇和优待,当祖大寿提出愿意作为内应前往锦州帮皇太极夺取锦州城时,皇太极当即同意,却不料祖大寿一进入锦州就紧闭城门并组织官兵御敌。皇太极虽知道自己被耍了,但对祖大寿之子祖可法等人依旧以礼相待。

世事无常造化弄人,1639年,皇太极再次起兵攻打宁远和锦州,祖大寿作为明将再次兵败被围,一起被围困的还有率军驰援的洪承畴,最后,两人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于1642年相继投降。公元1656年,祖大寿在北京病逝,关宁铁骑这支劲旅落到了吴三桂的手中,成为了他割据云南的资本,以及最后起兵反清的先锋军。但此一时彼一时,三藩之乱时的关宁铁骑,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骁勇。1678年,随着三藩之乱的平定,最后一部分遗留的关宁铁骑也化作了历史的尘埃。


评论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