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清历史

皇太极宸妃海兰珠到底葬到了哪里?

编辑:fsxoyo发布时间:2023-06-02 20:57

搜狗截图22年09月25日1958_3.jpg

   都说清代的皇帝很痴情,其中尤以皇太极和顺治为最。传说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干脆看破红尘出了家,而皇太极在宸妃海兰珠去世之后,失魂落魄差点马上跟了去。这个宸妃在很多清宫剧中都是缠绵悱恻的女主角,按说葬在哪里不应该是个谜。可偏偏到现在也没人说得清她的墓葬到底在哪。有说法海兰珠葬在昭陵的妃园寝,按《清史稿》的描述宸妃墓又应该在沈阳城北的蒲河附近,而参考《清关雎宫墓地考》一文宸妃也可能是葬在沈阳城北的老鹳堡子,到底哪个是真的?这位命途多舛的妃子是何时魂归九天的?她死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清代的官方史料对宸妃墓始终讳莫如深,到底为什么呢?

    宸妃,博尔济吉特氏,本名海兰珠。她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孝端文皇后哲哲的侄女,庄妃的姐姐。她相貌娇美、成熟端庄,皇太极对她非常宠爱。崇德元年,皇太极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号,封海兰珠为“宸妃”,把她居住的宫殿称为“关雎宫”,象征两人的爱情。

    崇德六年九月,皇太极率领军队正在松山战场上和明军打得火热。坐镇帐幕中的皇太极突然收到急报,宸妃病重!如五雷轰顶,皇太极登时忘记了正在进行的战事,他虎目蕴泪,战场的惨烈没能击倒他,可这个噩耗却让他瞬间鬓角染霜。不顾众将的苦谏,皇太极毅然踏上了归家的路途。

    他快马加鞭、连饭都顾不得吃,行进至盛京城外时,皇太极的心中升起了一丝不祥的预感,他恍惚间看见伊人巧笑倩兮却在缓缓离去!他胸口剧痛,一夹马腹,朝皇宫疾奔而去。路上遇到索尼等人,他们告诉皇太极说宸妃已逝,皇太极悲痛不已,却不敢相信。近了!皇宫到了!近了!关雎宫到了!晚了,33岁风华正茂的她确实已经芳魂杳杳了……

    皇太极悲痛欲绝,悔恨、埋怨、悲伤……诸般情绪涌上他心头,像刀子般在他心上一道道刻下划痕,他抱着宸妃冷去的身体,眼中红丝遍布,神情呆滞,哀伤欲绝,不睡觉也不吃饭。可是,再怎么呼唤,宸妃也不会再回来了!这关雎宫此后再看不到她凝着淡淡哀愁的眼眸了!

    一天中午,皇太极突然犯了迷糊,他不说一句话,什么知觉也没有了,仿佛灵魂也随着宸妃一起走了。到了酉时才醒过来。他告诉群臣说:“天生朕为抚世安民,岂为一妇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谴也。”此后,他虽然恢复了神智,但依旧哀痛不已。

    根据《清太宗文皇帝实录》,皇太极给宸妃亲手写的祭文是这样的:“尔生于乙酉年,享寿三十有三,薨于辛巳年九月十八日。朕自遇尔,厚加眷爱,正欲同享富贵,不意天夺之速,中道仳离。朕念生前眷爱,虽没(同殁)不忘,追思感叹。是以备陈祭物,以表衷悃。仍命喇嘛僧道讽诵经文,愿尔早生福地。”

    群臣奏请皇太极去打猎散心。皇太极同意了这个请求,于是一行人到蒲河打猎,经过宸妃的坟墓,皇太极触景伤情,又引得他大哭一场。在宸妃国丧期间,有两个不守规矩的人,一个是郡王阿达礼,一个是辅国公紥哈纳,他俩竟然找来乐队嘻嘻哈哈,皇太极一怒之下,剥夺了他俩的爵位。

    这俩人也忒不识相,在宸妃丧期间,连皇太极自己都停止了宴乐。崇德七年,松山锦州大战清军告捷,明朝率军将领洪承畴、祖大寿被俘后降清。当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皇宫的大政殿为此二人赐宴庆贺,但他这个东道主却没有参加,解释是:“朕今日未服视朝衣冠,又不躬亲赐宴,非有所慢于尔等也。盖因关雎宫敏惠恭和元妃之丧未过期,故尔。”据史料记载,在宸妃丧期间,被查出私自宴乐的有数十人之多,还有的人因此受到没收家产、罚银、鞭笞、贯耳鼻等处罚。 自从宸妃去后,皇太极日渐消瘦,茶饭不思。两年后,皇太极也追随宸妃而去。

    这谥号大有文章。啥叫“元妃”?按照清朝典制,指的都是皇帝的第一位正妃。而宸妃却并不是皇太极娶的第一位正妃,在她之前,有钮祜录氏(后被追封为元妃)、乌拉那拉氏(追封为继妃)、孝端文皇后等,封海兰珠为元妃,足以见皇太极对她的深厚感情。至于“敏惠恭和”四个字的谥号在清代妃子的谥号中那是绝无仅有的,一般没有这么多字。

    宸妃于崇德六年九月十八日病故于关雎宫,有史料记载,说她死后第二天,她的棺木由盛京皇宫东侧门出宫,被送到了城北地载门外五里的地方,安奉于临时搭建的芦殿之内。出殡的时候,皇太极亲自率领诸王以下、牛录章京以上的各级官员送葬,还有各个固伦公主、和硕福晋、和硕公主、多罗格格等,千余人的送葬队浩浩荡荡,哀声遍天,一直到了墓地所在。在宸妃死后三天,举行了火化仪式。

    此后宸妃的骨灰罐在芦殿暂时安放了两年之久,等到崇德八年二月初十才举行仪式正式埋入了地宫。而此时的皇太极已经疾病缠身、命不久长了。他没能亲眼见到爱妃被葬入地宫,只能派大臣代替自己前往。半年之后,皇太极驾鹤西去。

    据记载,皇太极在世的时候,宸妃墓祭祀频繁,每月进行月祭,每年清明和岁末都举行大祭,朝鲜国王还专门派太监送来香烛礼物致祭。皇太极每次路过地载门外五里宸妃安息之地,都要痛哭失声、下马伫立,久久不能自己。 一位妃子,能够得到皇帝的真心爱恋,能以26岁年纪嫁给皇帝却不失宠爱,能在死后得到皇帝的眼泪和深深怀念,在清代历史上恐怕只有皇太极的儿子福临之妃董鄂妃能够媲美了。

    太宗于崇德八年八月九日在清宁宫与世长辞。昭陵也因此开始修建,为了安葬众妃子,不久,在昭陵陵寝西边修建了妃子园寝。 而宸妃究竟有没有归葬妃园寝官书上根本没有记载。但清史专家李凤民认为,此事“颇有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

    其一,若宸妃墓依然在地载门外原地未动,那么按照清代典制,妃子墓要称为“园寝”,肯定要按照园寝制度增建一系列建筑,然而,史书上根本没有查到地载门外五里有宸妃园寝,这表明,宸妃墓早就不在地载门外了。

    其二,按照明清陵寝制度,凡是比皇帝先死的妃子,一般不单独修建妃子园寝或者后陵。宸妃也应该一样,这样才能解释宸妃墓从地载门外五里消失的原因。

    其三,《清实录》《大清会典》等明确记载,宸妃葬在昭陵贵妃园寝。昭陵贵妃园寝全称是“宸妃、懿靖大贵妃园寝”,康熙十年玄烨冬巡祭祖,首次祭祀宸妃园寝,乾隆八年九月癸卯,派遣官员到“宸妃、懿靖大贵妃、康淑妃并公主园寝”祭祀,这就表明,宸妃不仅是葬在妃园寝中,更是妃园寝的首位人物,这与她的地位也相符。

    其四,从嘉庆朝起,《清实录》对妃园寝的称呼发生了重要改变,也就是不再叫“宸妃、懿靖大贵妃园寝”,而是改叫“懿靖大贵妃、康淑妃园寝”。道光年间的《清实录》也延续这一称呼,这是对宸妃有意进行隐晦,原因是什么不太清楚。但是按照传统,这位懿靖大贵妃似乎确实要比宸妃更有资格一点,因为宸妃虽然受到皇太极的宠爱,但是她的儿子早夭,而懿靖大贵妃的儿子叫博穆博果尔,被封为“襄亲王”。因为这种有意隐晦,导致官书中对宸妃墓地的记载变得无从可考。

    那么,为何要故意隐晦宸妃呢?这很有可能是后代皇帝不想宣扬这种被过于专宠的后妃,具体原因恐怕只能坐着时光机倒流回去问嘉庆了。

    铁玉钦的论文《清关雎宫宸妃墓地考》中是这样说的:“据史料记载,在元妃薨逝后,皇太极多次出猎叶赫地方和蒲河,回来的时候,都要到元妃墓上恸哭、奠茶酒,其出行路线都是出地载门小北门,斜而向东北行,沿今天的榆林堡、大洼而至蒲河,或再向东北经莲花池、二井、后腰堡而达叶赫地方。这条路线上,必然要经过元妃墓地之所在--老鸹堡子一带,从地理位置上看,是合情合理的。综合我们的调查可以认定今沈阳市大东区辽沈环卫所,即是宸妃墓地,当无疑问。”

    不过清史专家李凤民并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从前的老鸹堡子也就是今日的老鹳堡子并不是宸妃墓地,而是二等子明安墓地。 明安,也是和孝庄、宸妃一个姓,姓博尔济吉特氏,他是蒙古科尔沁部酋长之一,他归顺了努尔哈赤,并且把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

    李凤民说:“明安之墓的记载有很多,其中以《陪都纪略》最详细,这本书记载,二等子明安之墓在城北四里老鹳堡子,这些记载和《清关雎宫宸妃墓地考》中对宸妃墓的考证有下面三点相似之处,一是地址相同,均是老鹳堡子(老鸹堡子),二是坟主姓氏都相同,都是博尔济吉特氏,三是看坟人相同,都是吴家人。四是碑的数目相同,都是一甬。所以,所谓宸妃墓不过是二等子明安墓的张冠李戴。”

评论加载中..
加载中